top of page
  • Smart Team

好書推介 -《使萬民作門徒 – 以真理的大能轉化不同文化》

達羅·米勒、史坦·吉孚列合著,郭淑儀譯:《使萬民作門徒 – 以真理的大能轉化不同文化》。

香港:高接觸,2003。



乍看書名,還以為又是一本推動宣教、或是鼓勵門訓的書,這類的書以往已經有很多的著作,不容易有新的創見。但細看副題,才發現這是一本很另類的書,談論基督教的真理如何轉化世界各地的文化 – 福音的大能不但使人得救,更可轉化文化,讓社會和國家變得基督教化。這一類的議題,在福音派華人教會不容易看到,因此這一類的中文書籍,也是鳯毛麟角。


華人教會很少有這一類的議題,一方面可能是因為上世紀福音派教會與社會福音派之間熱熾的爭議,教會怕被標籤為社會福音派,因此不容易聽到關於轉化社會的討論,專注於靈魂得救和生命的改變。近年看見華人教會已經越來越多關心社會,扶危濟困,但卻甚少進一步討論教會轉化社會的角色。另方面,也可能是有不少牧者眼見歐美文化已經可以說是基督教化了,但他們信徒的信仰根基卻不一定穩固,不少只可被稱為文化基督徒,而不是委身事主的門徒。因此華人教會也側重了個人的得救重生和信仰的基礎,而不多討論文化的建立。


德羅·米勒擔任「國際飢餓者糧食會」副主席27 年,多年來關注世界觀與貧窮和發展等議題,因著他親身的經歷,對這方面有很深入的反思。他也是國際會議和研討會很受歡迎的講員,不斷推動教會重思轉化文化的角色。他不單只是一位思想家,更是一位實踐者,自稱為「社會行動主義者」,由理念帶動實踐,再從實踐反思理念。因此他的理念都是經過實證的,他的實踐也是基於整全理念的。由他來帶領我們去思考這個課題,是最合適不過的。


我們越來越明白,無論是學習、理解、聆聽、回應、決定、行動,我們各人都是帶著不同的前設的,這就是達羅所說的「眼鏡」。「我們所有人的意念中都有一副眼鏡,但很少人醒覺它們存在。」(p. 39) 若我們不醒覺它的存在,便不自覺地被它操控了我們的思想和指揮了我們的行為;若我們能醒覺它的存在,便有可能作出批判思考,不斷修正革新我們的思想和由思想衍生出來的行為。不同的前設是基於不同的世界觀,而世界觀也屆定了我們的價值觀,因此也決定了我們的行為。


達羅將全球各地的世界觀大致分為三大類:在一面的極端是「泛靈論」,「看現實是本質上非物質的。物質世界是空幻,是幻象,是由靈所賦與生命的。」(p.36) 這主要是源於古東方的世界觀。在另一面的極端是「現世主義」,「看現實為終極地物質化…否認靈界或超自然的現實。」(p.34) 這主要是現代西方的主流思想。在兩者之間是「有神論」,「認為神是存在的,神也設立了一個客觀存在及可知的現實。」(p.34) 而達羅所指的,主要是基督教的世界觀,而不是回教或其他有神宗教的信仰。


將全球各地、古今中外的世界觀,劃分為三大世界觀,略嫌有點粗疏籠統。達羅也意識到人類思想的複雜性,因此他強調世界觀是一個譜系,他所提出的三大類別,分別只是這個譜系的兩端和中間點,三者之間有很多交集和變化。但將之劃分為三大類別,方便討論和掌握,也有利於我們作自我反思批判。


值得留意的是,世界觀不是教科書上的知識,而是帶著生命力不斷地在傳遞擴散,又滲透在我們生活上的每個範疇中,塑造著我們的價值觀和社會文化制度,成為社會上各人的生活背景,潛移默化地操控著各人的思想和行為。我們若沒有意識地分辨它,便受了它的操控而不自覺。


達羅所列舉的世界觀,其實是不同信仰體系的核心。「有神論」既然是其中一種世界觀,也有其文化的力量。傳揚福音是將「有神論」的世界觀帶進擁抱著其他世界觀的社會去,自然也會產生文化上的抗衡。傳揚福音是文化的對壘,要將世人的心意奪回,歸向基督;而耶穌基督給予教會的大使命,也應被理解為更新世界各地文化的命令。教會不可以只顧靈魂得救而不去關心社會,不可以只傳福音而不挑戰這世界的文化,因為使萬民作門徒,已經包括了使門徒在世界作光作鹽,必然會在世界發揮影響力。這是本書所帶來最重要的信息,是對華人教會極有衝擊的信息。


既然定下了命題,本書餘下的大部份篇幅都是環繞著這個命題加以解釋和闡明。達羅首先解釋,在眾多的「有神論」之中,只有耶穌基督所啟示的三一神觀能夠帶來社會的發展和從根本處理貧窮的問題。一位美善的創造主,確保這世界是有充足的資源和可以繼續發展的。一位按自己形像創造人的神,賦予了人類保育、發展和持續創造的使命和能力。一位自我啟示的神,讓人可理性地認識和管理這個世界。一位創造定律和頒佈律法的神,確保這個世界是可以預期和有道德的。三位一體的神讓人和人之間以及人和自然界之間都產生了關係,人承擔起這個世界管家的職份。而建立這個世界成為神的國度,正是在全地成就了由基督所開展的救贖。這部份的論理與解說都相當精闢,且富有啟發性,最好還是留待讀者們自己去發現和品嚐,而不在這裡作過多的論述。

 

本書的重點雖然是探討貧窮問題,但達羅的立論也可引伸到社會的各個層面,成為基督徒倫理學的信仰基礎。循著達羅的思考邏輯,教會本身的文化也勢必受到衝擊。因此本書有可能是挑戰你的信仰和更新你教會文化的起點。

 

本書另一個特色,就是在每章之後都設有研究問題,幫助讀者掌握這一章的論點,並引導反思。這些問題都經過精心設計,既可作個人研讀和反思,亦可作小組討論之用,讓此書成為一個引發進一步思考和具體行動的起步點。作者的論點,讀者們可能並不完全認同,但總可以開拓自己思考的境界,挑戰自己對信仰的理解。本書不容易翻譯,但郭淑儀的翻譯已算是順暢可讀,只是間中有些校對上的紕漏。我十分推介牧者們細讀此書,並帶領長執們一同研讀討論,這定可以帶來堂會的生命更新。


周偉誠



bottom of page